【三下乡】问道杏林逐梦 共助薪火相传——“岐黄传承”三下乡实践队走访基层中医专家

发布日期:2025-08-05    浏览次数:

  为传承基层中医专家学术精华,深化专业认知,了解基层行业发展现状,日前,健康与康复系“岐黄传承”三下乡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在临沂、潍坊等地,分别拜访了山东省(基层)名中医药专家刘永达、戚刚和王安山老师。

  在临沂兰山区白沙埠镇船流街社区卫生室,同学们见到了刘永达老师。刘老师是2017年山东省基层名中医药专家,他出身中医世家,秉承家学,行医四十余载,临床经验丰富,善于结合现代医学发展,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,尤其擅长运用中医内外结合疗法治疗各类眼疾,在近视、干眼症、眼底病变等常见及疑难眼病的治疗上疗效显著,深受患者信赖。他所传承的刘氏眼科疗法还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在交流过程中,刘老师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他家传的中医眼科理论体系、诊疗思路和用药特点,并结合典型病例,生动展示了中医“辨证论治”的临床思维,“中医的精髓在于临床实践,只有多看、多学、多思考,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奥妙”,刘永达先生一边为同学们演示眼科特色诊法,一边分享自己的从医心得。同学们认真聆听,踊跃提问,并就中医学习、职业发展等问题与刘老师深入交流。

  在临沂市正直医院,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、山东省名中医专家戚刚老师接待了同学们。戚主任回顾了自己四十余年的中医临床从业历程,分享了她的学术思想,特别提到了“百病生于气”的独到见解:“在临床中,务必重视肝气的调理,肝主疏泄,气机不畅往往是诸多疾病的根源”,这番深入浅出的讲解,立即引发了同学们关于在校刚刚学过的中医基础、中医诊断知识的深入思考,让理论与临床有了直接的联系。在跟诊实践过程中,戚主任通过细致的望闻问切,引经据典,准确判断每一位患者的病情,其娴熟的诊断过程和扎实的中医功底令在场同学们赞叹不已。“学医之道,贵在持之以恒”,她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,要反复研读经典,更要注重临床实践,只有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循环深化,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精髓。

  同学们在潍坊市潍城区二甲王社区服务中心,拜访了王安山老师。王老师是该社区卫生中心的主任,二十余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基层医疗岗位。他创新性地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社区医疗需求相结合,总结出一套适合基层常见病、多发病的中医诊疗特色方案。在他的带领下,中心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65%以上,成为当地居民信赖的“中医药健康守门人”。交流中,从望闻问切、四诊合参到中药四气五味、配伍应用,王老师将他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独特见解,耐心的讲给同学们,“在基层行医,就要熟练掌握‘简便验廉’中医特色本领,才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健康问题”,王老师特别强调。

  通过走近基层名中医药专家,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、贴近临床,在交流、实践中学真知、悟真谛,了解基层中医药人的坚守与传承,深刻体会中医药在基础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与独特价值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将以基层名中医们为学习的榜样,与专家们保持常态化联系,持续深化对中医药职业的认识,坚定学好中医、服务百姓的信念。




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