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2日上午,健康与康复系“探寻非遗文脉”团队学生赴菏泽市定陶区文化馆,深入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——陶朱公(范蠡)传说。
陶朱公(范蠡)传说,是源于山东定陶的民间文学,主要是关于陶朱公居陶十九年间理财、散财的民间传说,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,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、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保护单位为菏泽市定陶区文化馆。当地文化馆馆长潘东升热情接待了同学们,潘老师曾荣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、山东省“非遗”保护先进个人等称号。他带领同学们参观了非遗文化展区,介绍陶朱公(范蠡)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情况,商圣范蠡既拥有文子学派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,也有庄子学派顺应自然大道的豁达人生观,以舍为得,格局远大,在定陶经商期间范蠡留下大量历史遗迹和珍贵商业理论,是中华儒商文化的创始人之一,如《陶朱公造秤》的故事,告诉了我们诚实待人、买卖公平的经商道德观。通过对范蠡传说的学习,大家加深了对儒商精神的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,深刻体会了总书记“文化兴,国运兴,文化强,民族强”文化自信的内涵。
本次寻访实践,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——学习了范蠡“功成身退”的清醒抉择,也领悟了“经商先立德”的处世原则,在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,将传统智慧转化为自身发展养分,不断激励大家成长进步。



